随着体育兴趣班市场的不断扩大,一些新的问题逐渐显现,如体育专项训练低龄化和“一锅烩”的运动班。
2.早龄化体育训练对孩子的身体产生极大负担和隐患,应遵循身体发育规律进行。
3.然而,一些体育机构存在比赛成绩辉煌背后的问题,如请外援、违背竞技体育公平等。
4.家长在选择体育兴趣班时,应关注孩子的兴趣和内在成长,而非过度追求名次和成绩。
曾经,只有体操和游泳这两项会在低幼阶段进行选才,而在这几年,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都开始了低龄化的选才。
一到放学点,幼儿园门口蹲满了各种体育机构的销售:羽毛球、乒乓球、足球、篮球,跆拳道,甚至很多宣传单上最低招生年龄是2岁起。
主要是小学生学业负担越来越重,幼儿园孩子的时间相对更宽裕,而且在没有学业压力的前提下,幼儿园家长的配合度更高,一周训练2-3次也不会有意见。
而且年龄越小,只要训练量够多,就容易和同龄孩子拉开差距,在各种体育比赛中更容易出成绩,这对于机构来说是帮助招生的。
从体育训练的专业性和安全性来说,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,每个孩子的训练强度和内容也不应该是完全一样。
这种“一锅烩”的兴趣班,显而易见,孩子是很难学到东西的;往严重了说,这种情况下,孩子在运动时受伤的概率也更大。
很多机构发现,带孩子出去打比赛拿名次拿奖项回来,家长就会觉得这钱花得挺值。
首先,想要比赛有成绩,机构会给家长“洗脑”一周一次的训练量不够,这就导致孩子加大训练量,开始过度训练,加大了孩子运动损伤的风险。
其次,我们让孩子参加体育竞赛,肯定是希望孩子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来的成绩,但很多机构为了让家长开心,会花钱请外援(非本机构学员但运动能力较强)来帮助打比赛拿名次。
最后,机构参加的体育比赛一般都是商业赛,除了要交高额报名费,比赛的专业性和含金量也值得商榷。
总而言之,在给孩子报课前,我们建议家长多问问,多看看,多比较,而不要跟风就盲目报课。
除此之外,一些常见的运动类兴趣班都在学什么?有什么是等上课后才知道的信息差呢?
我们特别采访了一些过来人家长,请她们分享一下自己孩子在运动课上的一些情况和自己的想法,供参考。
比如足球课孩子会颠球,篮球课孩子能上篮,体适能上课的效果比较隐性,但对孩子整体的运动能力发育应该是有帮助的。
足球兴趣班一开始会教孩子一些基础运动,比如带球、运球、传球、射门等,每节课还会有固定一小部分时间用来体能训练。
当孩子掌握基本的踢球能力后,就会开始练习盘带、头球、抢断、跑位等一些进阶的足球技术,赛场规则也会开始慢慢渗透。
踢足球因为在户外,所以特别鸡眼睛,这应该也是很多家长选择报足球课的一个原因吧。当然,遇到酷暑和寒冬,孩子也需要有毅力才能坚持上课,挺磨炼孩子心性的。
足球作为一项团体运动,能让孩子认识到集体的力量。当球队赢球的时候,靠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努力,而是每个人都做好了自己的进攻和防守。
现在很多足球机构都会招收很多特别小的孩子,说越小启蒙基本功越好,我个人不是很赞同。其实三四岁的娃平时在家或者户外带着球追球、踢球,也是在足球启蒙。
等上了中班后,如果孩子对踢足球有兴趣,就可以去试一试,足球启蒙的要求和门槛并不是很高 ,但是要踢出成绩那可能就要多付出一点 。
另外,足球运动有对抗,特别到了正式比赛,因为对抗激烈,可能会出现孩子受伤的情况。云开全站Kaiyun平台
这时,家长一方面要做好安全防护,另一方面也不要太“玻璃心”,运动难免磕碰。 如果场上无意的碰撞,家长还是应该鼓励孩子继续加油。
羽毛球练习一开始其实很枯燥,孩子在前期要耐得住寂寞,等能打以后孩子就会爱上。
羽毛球训练从先练习挥拍开始。很多成人看似会打羽毛球,其实挥拍方式都是错误的。
挥拍这个动作需要练很久,算是打羽毛球的基本功,学好了,发力正确了,以后打久了手就不会酸,球也能打得远。
之后开始练习羽毛球步伐,专业的羽毛生,步伐都要练很久,前期基本是摸不到球的。
如果想要出去打比赛获奖,后续肯定需要教练针对性的指导,就要考虑私教课。
总的来说,羽毛球是一项比较大众的运动项目,对于身体天赋没有太大的要求,孩子感兴趣的话,中班可以开始练习。
轮滑学习分两个赛道,一个是速滑,一个是花滑,两者学习内容不太一样,是两门不同的运动课。
轮滑是一项很容易“摔”的运动,所以孩子要学会怎么摔才能保护自己不受伤,这是学习轮滑的大前提。
太小的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还不够,平衡性也不太好,一个动作可能要学很久,孩子兴趣就容易磨灭。
报轮滑课,装备也是一项支出,好的轮滑鞋都要几千,如果刚开始入门,不用买那么贵的,两三百的够用了。孩子入门后,开始参加各种比赛,再换成好一些的装备。
如果只是希望孩子可以玩一玩轮滑,建议买个小课包完全够用,一般几节课就能学会,不要听销售忽悠买大课包。
报课前,家长们请以孩子的想法为主,不要去在意会不会有名次,会不会有成绩,能不能击败其他人。
而要去关心孩子是否有在运动中得到内在的成长,是否体会到体育带给他的乐趣。